..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三月读书小结

Jo

本月……十分惭愧,不怎么有读书的心气,已读完的都是很好读的书,但立下的月度总结flag不能倒,还是随便写写一下这个月吧(下个月目测会更没得写)。


本月读完6本:

金爱烂的短篇集我已经想读很久了,这是我个人阅读经历中第一本韩国文学,总体感受还不错。金爱烂非常擅长写边缘、悲惨生活中的逼仄空间,外部力量挤压内心力量,灵魂被来自内外的双重作用逼到死角无法喘息。这种焦灼的过程由大量细节层层堆叠,读起来会经历漫长的痛苦。可一旦环境松懈,不再步步紧逼,她的文字就失去了这种独特的紧绷和绝望而趋于平淡。大体上我觉得前半本好于后半本,虽然《尼可塔酒店》这篇整体上我不怎么喜欢,但在酒店见到祖母的鬼魂那一段让我回味了很久。

金爱烂是80后,可能还是年轻了些,期待更老成的她。

很久之前买的短经典,意外地喜欢。罗恩·拉什下笔冷峻利落,风格极简,没有闲笔。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氛围感相当真实,一切都很温吞: 介于繁茂和荒芜间的植被、介于陡峭和平缓间的山脉,溪流花朵大树。内战、越战、朝鲜带来伤痛和虚无,邻里和睦景色宜人也无法填补的空虚。这是一种独属美国资本主义的虚无感,生活看上去秩序井然,人与人相处有礼有节,内心却挣扎在死亡边缘,全程让我想起《美国哥特式》。

很多篇我都很喜欢,最喜欢《夜鹰电台》。

很耗时、“干货”颇多的一本书。最近好奇彩墨和彩妆的色料特点,想去书中找找化学特性,但作者和我对颜料的关注点不太一样。作者身兼化学家和科普作家,艺术史素养很高,这种交叉视角非常难得:以时间顺序梳理了化学的发展对颜料的影响,进而如何改变了画家对色彩和质地的选择,推动艺术风格发展变化的。虽说副标题是颜料史,但说颜料角度的艺术史更加贴切。涨了很多知识,比如中世纪画像上,圣母的衣裙多用蓝色是因为群青最为昂贵,适合敬献给神以示虔诚。

之所以耗时,是因为一半内容是有关色彩矿物或有机材料的化学术语,比较建议有高中化学基础的读者阅读,不然会看得云里雾里,也过于枯燥了些。当然,即使完全抛开颜料技术进步的部分,作者的艺术史评论也相当精彩,值得一读。

语言上,翻译尽到了本分,但原作者长句很多,也有些绕(经常同时用好几个否定词),不算特别易读。

金仁淑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一位作家,这本新书是我看了豆瓣简介盲选的,没想到意外地惊喜。一样是生活场景平实语言,《再见,埃琳娜》比《你的夏天还好吗?》更深刻动人。这种动人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初读时无甚惊奇,却逐渐发现被叙述摇撼、拷问,不知不觉间冷汗涔涔。金仁淑的笔法成熟老道(已经写作三十多年),能把刀刃藏得很深,杀人不见兵器,读完细品她的技法,会发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这本写了长评:最后一颗石头

如译者在后记所说,有人不喜欢辛波斯卡是因为她太贴近日常生活,我刚开始读也有类似感觉,不能完全投入。我的诗歌素养几乎为零,只能从感觉上来说辛波斯卡不算是我最喜欢的那类诗人。但她自然地在那里,长出自己的枝叶,平易近人,不晦涩,不难懂。

印象最深的是她对自然、动物和人的关切,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意象,但语言非常有力。

特别又清新的一本书,文字部分完全手写,抄录应季诗歌,记录野外见闻,再搭配作者精致的水彩手绘美不胜收。伊迪丝画的花草和小动物非常灵动,绘画风格看到就觉得英伦风情扑面而来。配两张图更能说明问题。

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糟,心情不好时翻翻这本,会开心很多。

三月
十月

能写几句的在读:

苏联解体前夕,国家面临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这本书记录了一批既有能力也顺应时势的人物是如何积累财富和权力,又是怎样跌下高位的。“眼看你起高楼,眼看你宴宾客,眼看你楼塌了”。故事本身非常精彩,作者也善于叙事。因为与苏维埃在历史上有高度相似之处,所以读起来会在许多小事和描述上会心一笑。

进度15%,刚开始觉得挺不错的,但是读到现在感觉是一系列旅行札记,没有印象很深的部分,跟同期开的Belladonna比,都是东欧女作家+碎片式写法,Belladonna在深度上远胜于Flights,等不知道什么时候都读完再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四月想读:

看看就好不要当真,反正三月的flag几乎都倒下了……

unsplash-logoBen Mater
Article

One Comment

  • zac

    cool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