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极其表面化的闪烁
我们想做的是去证明那些个体的、特别的、人类特有的经历不过是一些庞大的形式系统下面极其表面化的闪烁而已。
——著名福柯表情包
2024年整体书影音的摄入减少,因为生活中七七八八的杂事太多,多样性也有所欠缺,不过还是遇见了不少喜欢的东西,以往会写十本书和十集播客单集,今年都精简一下写在一起,顺便把长文一起写了。不过好消息是2025年应该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和听播客了,博客更新的频率应该也能提高一点,期待。
书:
Paul Celan and the Trans-Tibetan Angel by Yoko Tawada
今年读了不少英文书,大多数都是200页左右的小书,这几乎是最薄的一本,情节也非常简单,却是我本年最爱的小说。多和田叶子的书只看简介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故事,这本可能是我读的第一本写于Covid-19时代、直面Covid-19创伤的小说,大概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难以超越的一本。德语原版是2020年下半年出的,应该正逢其时,现在再看就像一条旧日伤疤。多和田叶子的写作受策兰的影响显而易见,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她会这么喜欢策兰,喜欢到专门写一本这样的小说。安妮·卡森说策兰使用语言时总是像在翻译。多和田叶子的语言一贯有在夹缝中切换的机敏,她把玩词汇时,用译者Susan Bernofsky的话说,相当lighthearted(无忧无虑)。
说回这本书,里面不仅有大量出自保罗·策兰诗中的意象和词语(包括Trans-Tibetan这个词),还有中医的经脉和子午线(都是meridian),以神奇而轻盈的方式串起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依然是多和田叶子的设置:词语的翻译、多义性和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跨文化的主角与文化交融的区域。策兰诗中的词语经过德语到英语的翻译,在文本中没有那么显眼,变得更难辨识。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这本也很大程度上是一本“和朋友喝饮料聊天”的小说,加入Outline和The Passenger的行列。
Wrong Norma by Anne Carson
一样是一本小书,但轻如羽毛的诗意赋予了文本巨大的密度,所以不太好读。似乎很难用语言来推荐卡森,就像很难用语言来解释魔法、顿悟和神启,但卡森的读者一定心照不宣。卡森像个用词语冰块建起城堡的冰雪皇后。词语是玩具,是雪。仿佛被融水净化了。没想到还能在卡森笔下见到Louis Vuitton和Putin。
Essays by Dubravka Ugrešić
今年读了The Culture of Lies、American Fictionary、A Muzzle for Witches三本乌格雷西奇的非虚构,前两本是随笔集,后一本是访谈录。The Culture of Lies写在克罗地亚独立后不久,是她所有随笔集里政治浓度最高的一本。American Fictionary在时间上与南斯拉夫内战平行,她当时在Wesleyan University访问,Fictionary原本来自敲错了的Dictionary,反倒与一个平行的虚拟时空产生了呼应。
A Muzzle for Witches应该是乌格雷西奇去世之后第一本英译新书,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这本是和评论家梅里玛·奥梅拉吉奇(Merima Omeragić)邮件访谈的往来,话题包括女性视角、政治、暴力与文学,比短访谈更深入,也有许多段落讲得很好,适合作为乌格雷西奇非虚构入门读物。
在这里摘一段她朋友发给她的恰米尔·西亚里奇(Ćamil Sijarić)的诗,她说读完之后像是直击心口。
Our fighter returned from war in Greece
And brought with him a Greek baking pan and, on his body,
Wounds.
Women told him the baking pan
From Greece was no good, too shallow.
We told him his wounds
From Greece were also no good, too shallow.
We told him:
At home we would have inflicted deeper
Wounds.
Parade by Rachel Cusk
这本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卡斯克(三部曲的2和3还没读)。她继续做着“characters don’t exist”的尝试,很少有人能真的抛弃character,但卡斯克做到了,Parade更像是加入了虚构元素的essay,也延续了三部曲以来的对话和独白形式。抛弃了情节和人物的小说,自然全靠灵感和沉思支撑,她不仅撑起来了,还写出了女性、生育、暴力、创造、艺术、身份之间极为复杂的勾连。她常被当成先锋或异端,或许就像她写的女诗人,她在别人眼中也是房间一角没什么用的蜘蛛网。 “……not because it’s a luxury, but in the sense that a spider’s web hanging in the corner of a room is useless. ”
顺带一提,这篇卡斯克的访谈是我今年读到最好的访谈。
東歐百年史:共同體的神話1 by約翰·康納利
民族主义视角的部分中东欧国家历史,第一本大致从十九世纪写到一战之前,重点是哈布斯堡帝国治下的波希米亚、匈牙利、塞尔维亚和后来被奥匈帝国占领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以及1878年柏林条约产生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行至第十一章《农民乌托邦》时,作者笔锋一转,写起了三个相对不那么有名的思想领袖,捷克的马萨里克、克罗地亚的斯捷潘·拉迪奇和保加利亚的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他们三人在思想史上并不出名,但却都证实了由充满魅力的人所坚信的简单信念,充满了力量”。
长文
两万多词的大报道,断断续续读了好几天才读完。这篇文章具有优秀报道的一切素养:角度全面,素材翔实而且运用和排列得当,文字讲究,克制冷静又不失立场。以极长的时间线和受访者视角还原了这桩丑闻的前情,更为可贵的是还梳理了门罗诸多短篇小说中涉及她与母亲的关系、家庭关系以及对Andrea遭受的猥亵的隐约指涉。如果你关心这件事,私以为这篇报道是必读。
Trauma tends to lead to a kind of unknowing repetition, and, in the second half of her life, Alice reënacted the dynamic with her mother, in new form: she had to trade reality for fiction, her daughter for art.
A Teen’s Fatal Plunge Into the London Underworld
Patrick Radden Keefe新作,一个青少年坠楼案,牵扯出身份伪装、俄罗斯寡头、伦敦隐藏印度富豪、权谋交易等等背景事件。一个青少年伪装成俄罗斯或哈萨克斯坦寡头的儿子,编造关于自己的出身和家庭财富的故事,关于他的死亡,牵连其中的人说法前后矛盾,而验尸官无法断定是自杀还是他杀,案件正式成为悬案。Patrick简直出神入化,叙事技巧如此炫目,却给人冷静克制的观感。
八千七百词的长文,坦白说写得不算太好,作者品味与Netflix是旗帜鲜明的两极,所以不太能像调查记者一样讲清来龙去脉,也缺乏特别深入的见解。不过毕竟这么长,依然有不少信息量,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不少问题。印刷版的标题非常直接(How Netflix becomes crappier),在家观看流媒体的观众,注意力与影院观众不可比,很多人一边做事一边三心二意地看电影,是真正的casual viewing。Netflix已经生产出了几百部电影,其中很多都有几百万观看(按自家算法),但几乎都石沉大海,只是为了让每个人在这个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而缺乏产出佳作的动力,并没有任何创作者崭露头角。而这样的商业模式正在占据整个生态越来越大的份额。
Dorothy Parker and the Art of the Literary Takedown
激起我阅读Dorothy Parker欲望的一篇书评,难得的是,行文也有点Parker的意思,幽默狡黠,到处都是聪明句子。现在像Dorothy Parker一样聪明、懒散又自毁的作家太少见了。
You will also get a chance to watch a legend fight her way out of a corner with the dependability of format but without the benefit of time.
可能是Parker最著名的一首四行诗:
I like to have a martini,
Two at the very most.
After three I’m under the table,
After four I’m under my host.
Is the Twentieth-Century Novel a Genre?
路易斯·梅南对NYRB Classic系列的主编Edwin Frank新作Stranger Than Fiction的书评,这本书我还没看,但光看书评里引用的部分就挺有意思的。
Frank was inspired, he says, by “The Rest Is Noise,” Alex Ross’s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 “Could the same thing be done with the novel?” Frank wondered. After overcoming some doubts, he decided that maybe it could, and so he set out to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literary equivalents of twelve-tone music and bebop. The result is a book about books that can seem demanding or off-putting, books that are particularly long (like James Joyce’s “Ulysses” and Marcel Proust’s “In Search of Lost Time”) or particularly weird (like Gertrude Stein’s “Three Lives” and Machado de Assis’s “The Posthumous Memoirs of Brás Cubas”) or both (like Robert Musil’s “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 and Georges Perec’s “Life: A User’s Manual”).
Twentieth-century writers found in the novel a form that had emerged from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a robust presence with a tenacious worldly curiosity and a certain complacent self-regard, a form that was both ready to shake things up and asking to be shook up.”
播客:
2024年没什么发现新节目的念想,基本都在听老节目,所以在播客上严重缺乏多样性,尤其到了下半年,我对中文节目的热情大大降低,今年打算刻意多找一些英文的系列节目听听。几档年度推荐节目的共同点,在我看来是给中文播客生态增添了一些别开生面的新东西,至少我自己觉得非常可贵。
年度推荐:
中文播客里最缺少的具有媒体专业素养的节目,顺带推荐新闻实验室。
独立播客典范,无论是选题还是进入角度都让人耳目一新。听“泉”的两年来,节目做得越来越好了,每一期都很有收获。
包慧怡和桑阳二位老师的新节目,讲中世纪文学和古典学,希望在这里重新听到“沙仑的玫瑰”。
It is easy to ignore something you’re not aware of missing. 无论你赞不赞同主播的观点,这个节目都会让你思考,你目前的立场是不是遮住了什么自己看不见的东西。
我一直很喜欢看人的推荐,不管是书影音还是爱用好物,尤其是带有鲜明个人偏好和印记的推荐。“退潮”播客原本在网易云上,今年换到了substack,所以在泛用型平台上也能听了,可以当一个做事时的mixtape,也可以拿来顺藤摸瓜发现新音乐人。我不是什么资深乐迷,只是觉得推荐的音乐很入耳。在这里一并推荐substack上的newsletter。
年度单集:
The Critics at Large出品依旧稳定,推荐一集我打了星标的节目。
其实是一个系列的三期节目,推荐都听,看看对岸出版业的关怀已经到什么程度了。
好像“不可理论”在我的年度文里已经变成难忘今宵一般的存在了🤣。
今年最喜欢的中文播客单集。
建议搭配作品原文食用,有时候知道还有这样的人在做这样的事就挺开心的了。
作为一个Essay爱好者,看到这种节目真是很难不推荐,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发现了几个以前不知道的新作者,比如Elisa Gabbert、Terry Tempest Williams。
Photo by Susan Wilkinson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