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2022年度书单十佳今年自己的阅读愈加放飞了,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恶趣味)读了不少,没怎么管各路榜单和推荐,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话说,“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秩序是需要精心构建的,日子已然足够坏,读的书几乎构成自我的一部分,今年给自己挑的书大体上挺满意的,选出来的Top10都是阅读的高光时刻。 December 23, 2022
性、恐惧和屠刀马库斯当然愤怒,向转向缓慢的时代,向年过半百脆弱忽然暴露的父亲,向行为不端的室友,向突然消失的奥丽维娅,向困住生死的今生记忆,但真的能苛责其中任何一个吗?就像他脑中不断回荡国歌里,他一直好奇的那句所唱,“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每个人都是被迫的,每个人都有理由愤怒和吼叫。 August 20, 2021
Second-Rate Second Place作家想要摆脱固有的风格标签完全没错,但Cusk可能太着急了,没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呈现什么,Second Place确是一部失败的实验作品。 August 9, 2021
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时日,扼杀与治愈,打碎与建造《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可能是我读过最喧闹的小说,有无数种声音托举着文本——正在说话的意识、无处不在的市景描写、大量拟声词的运用、重复句子的穿插、极快的叙事线与视角切换。叙事中插入各种元素,从头至尾令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May 6, 2021
对难过上瘾2020年10月20日,豆瓣把这篇写于2017年7月4日的书评转为了自己可见,理由是“含有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而书评在豆瓣上被作者本人回复,无端消失也很可惜,特此搬来博客备份。 October 21, 2020
与形而上学分道扬镳1907年,查尔斯·皮尔士在一份从未公开过的手稿中写道:“那是70年代的头两年,我们这群在老剑桥的年轻人开始管自己叫‘形而上学俱乐部’,这里面半是讽刺,半是玩世不恭——因为那时候不可知论甚嚣尘上,对任何形而上学都嗤之以鼻。” 这个俱乐部是本书四位主要人物——小奥立弗·温德尔·霍姆斯、威廉·詹姆斯、查尔斯·皮尔士和约翰·杜威最重要的交集。 June 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