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书评

四维的真正价值是废除三维的独裁

除了第四章之外,《2666》的语言像松软的奶油蛋糕,不甜不腻,很易读但也具有一定浓度,丢进水里会晕开深具层次的复杂味道。波拉尼奥行文里也有拉美作家一以贯之的平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详细周到地描述坍塌的土石。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说第一章的笔调像轻喜剧,我倒觉得这一章语言的轻盈不是喜剧感的轻盈,而是一种有承载力的跳动感,跳动本身并没有透露情绪的悲喜。这一章的意象——天色阴沉、细雨绵绵、被洗得翠绿的植物、多角恋的情感纠缠、难觅踪迹的神秘作家,反而有些哀愁弥漫。也许是天生,也许是刻意训练的能力,波拉尼奥能把文字精准地控制在有色彩但不鲜亮,平静又不沉闷的狭窄的区域间,在第一章里全程保持一种微温的口…
February 29, 2020

光谱外的热心读者陈先生

本书既非学院派的条分缕析,也非常见的口感和心理白描,既有着区别于许多作家评论的仰视姿态,表达上又显出一些骄矜,其中穿插极具个人风格的引经据典、文坛八卦、真挚情感,上周在朵云《巴黎评论》杂志的活动上我问陈以侃老师是怎样在文学评论的光谱中定位自己的,他回答自己其实是在光谱之外,而看似另辟的“蹊径”,其实是自己唯一能走的路。
October 3, 2019

2018年阅读Top10

1.加西亚·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马尔克斯是真大师,天生的写作者,用才华、心肠而非技巧写作,谈这本集子的写作技巧没什么意义,因为马尔克斯提供的是一个圆融的整体感:魔幻、瑰丽、奇诡、出乎意料,把枝叶单独挑出来即欣赏不到树的美。我最喜欢同名小说和《巨翅老人》,读到许多处总是不由自主猜这里是什么隐喻,但又隐隐觉得落笔行云流水不屑于停下刻意埋一个隐喻,欣赏顶级文学水平的同时也享受自己全程在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读完只觉得太伟大了,雄辩滔滔,力透纸背。俄罗斯这些位作家话多却不啰嗦,只是恨不得把每个细节都告诉你,却并未感到哪里是不重要的部分可以省略。陀氏硬汉…
December 31, 2018

2017年度书单Top10

1.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 这是一部三四个小时就能读完的中篇,但值得来回读很多遍,梳理情节发生顺序,体会文字的流动和氛围的铺陈,当然还有墨西哥文化独特迷人的生死观。生者和鬼魂的对话极大渲染了魔幻现实的魔幻色彩。鲁尔福写起小说来真是像风一样自由,绝对称得上是大师水准的作品。   2.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的代表作,用四种不同的视角讲同一个故事。意识流比鲁尔福更朴实浓郁,美国南方的风情让人想到《飘》。南方叙事或多或少会涉及种族议题,但并不十分深入,只是作为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幕布。   3. 木心《文学回忆录》 断断续续看了两三年,终于看完了。这部作品不能当…
December 26, 2017

对难过上瘾

  《北方大道》无疑是阿花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作品,看得出来每一篇都尝试直指人心,我最喜欢《北方大道》《柠檬裙子》《我和你只有这四个夜晚》三篇,一些段落句句戳心。相比今年三月的《微小的命运》,这本集子里能体现作者掌控力的章节多了不少,尤其是写情侣夫妻亲人朋友互相试探的桥段阿花已经炉火纯青了,更不用提拿手的食物描写。阿花的小说总是揭开现实最糟糕的一面:人与人之间本没什么理解和包容可言(甚至看不到这种可能性),对别人的生活明里指手画脚,暗里评头论足,越亲近越是如此;所有人频繁审视与周围人的关系,沉默而快速地考量和计算:曾拥入怀的恋人变成走在身边风韵尚存的女人,有出轨念想时妻子变成隐瞒和算计…
July 4, 2017

那些醍醐灌顶的人们,我真羡慕你们

——《人类简史》书评 《人类简史》中译本最早出版于2014年,大概借着作者新作《未来简史》的出版,再一次大火。微信读书的书目选择余地极其有限,加上万众好评(豆瓣9.2),我决定买来读一下,反正再怎么差也至少可以涨点历史知识。谁知一语成谶,除了这一点,我几乎一无所获,很失望,9.2分的畅销书也还是脱离不了一般畅销读物水准。   整体而言,《人类简史》作者的水准和知乎上有点深度的答案差不多,最近知乎被群嘲,这个比较反倒更合适了一些。一周之前刚开始读,我就意识到作者野心勃勃,二十章涵盖人类社会方方面面:历史、生物、社会、政治、经济、金融、宗教、心理、人类、地理、哲学等等。但是非常遗憾,赫拉…
April 12, 2017